造船及采油平臺鋼簡介
從古至今,人類征服大海的決心從沒有動搖,而體現(xiàn)在實際行動中,就是對海洋資源的不斷探索拓展。2017年2月13日,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“藍鯨1號”在煙臺命名交付,其整體用鋼約40000多噸,其中10%為超強超厚鋼。“藍鯨1號”是我國船廠在海洋工程超深水領域的首個“交鑰匙”工程,具有里程碑意義。
鋼鐵作為海洋工程裝備的關鍵結構材料,廣泛應用于鉆井平臺、生產平臺以及海底管道等。由于服役時間長,要長期抵抗惡劣的風浪條件,水下修理維護的成本極高,其采用的鋼板逐漸向高強度、高韌性、易焊接性、良好的耐腐蝕性以及大厚度、大規(guī)格化方向發(fā)展。今天帶大家了解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鋼。
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鋼發(fā)展史
二戰(zhàn)以后,由于推行海洋發(fā)展戰(zhàn)略以及蘇美兩大陣營對抗的軍事需求,以美國、俄羅斯、日本、德國等為代表海洋強國開展了大規(guī)模的艦船、海洋運輸、海洋油氣開發(fā)、海洋建筑等領域用鋼研究,形成了相應的合金標準與技術體系。典型的美國艦船用鋼經歷了由普通碳鋼(40年代)-高強鋼(50年代)-易焊高強鋼(80年代)-易焊耐蝕鋼(90年代)等幾代的發(fā)展,支撐起了包括深水潛艇、核動力航母在內的美國龐大的現(xiàn)代化海軍艦隊。
在海洋油氣開采領域,日本、德國、法國等已經掌握適用各種深度海洋鉆井平臺、作業(yè)平臺、油氣運輸船等海工裝備適用的大厚規(guī)格、高性能鋼材。目前國外已能夠生產3000米深水區(qū)域使用的塑性、強韌性、耐蝕性、抗疲勞性要求苛刻的油氣管線鋼。
執(zhí)行標準
EN10225-2009(最新海洋風塔鋼板產品標準)